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结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又称为心理活动 学科性质: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边缘/中间/交叉学科 口决:感、知、即、想、思 (信息加工过程)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 ①不是独立的过程 ②是一种伴随意志 心理过程:情绪过程→情绪、情感→以需要为中介 注意 共有特征 (共性) 意志过程→克服困难 心理状态 心理现象 中间 ①最活跃;②动力系统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 个性心理: (个性)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人格(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系统) ①稳定的;②组合;③反映了人的精神面貌 心理学的产生:历史背景:哲学:亚里士多德《论灵魂》→ 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著作 洛克《人类理解论》→经验论 实验生理学:费希纳《心理物理学原理》奠定实验心理学基础 产生标志:冯特一1879年 德国·莱比锡大学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标志着科学心理学诞生 心理学之父/科学心理学之父/科学心理学创始人 历史功绩:①心理学的独立 ②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口决:冯三立 ③一支国际心理学队伍的建立 著作:《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独立的宣言说 《民主心理学》《心理学大纲》 心理的本质:①心理是脑的机能 ②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实能动的反应 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人物:冯特、铁钦纳 观点:研究意识构成要素→感觉、意向、激情、感情 方法:内省法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观点:研究意识作用和功能(意识流)→机体适应环境 方法:内省法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人物:华生(行为创始人) 第一次势力 观点:研究外显行力 第二次革命 方法:实验法“恐惧泛化实验“《小阿尔波特实验》 格式塔心理学派:人物:韦特海默、苛勒、考卡夫 (为 科 考) 观点:研究意识整体(整体大于、先于部分) 方法:内省法、观察法 精神分析学派:人物:弗洛伊德、荣格、埃里克森、阿德勒 第二势力 观点:研究潜意识(本我一自我一超我) 主张“性欲论”力比多 现代认知学派(信息加工心理学):人物:奈瑟、皮亚杰 第二次革命 观点:研究意识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 方法:主张信息加工为核心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人物:罗杰斯、马斯洛 第三次势力 观点:重视人的价值、情感、发挥人的潜能 第三次革命 方法:来访者中心疗法 第二章意识和注意 意识 自己身心状态 意识:概念: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系统整体对 的知觉 外界环境变化 ①意识是一种直觉→最基本的特征 ②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功能 ③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④意识具有能动性和调节性 地位:①意识是心理反应的最高级形式 ②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③人的心理最集中最本质的体现 意识的状态:可控制性意识状态: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的→ Eg:学生考试高度紧张,意识最清晰 自动化意识状态:熟练→ Eg:从事自己熟练掌握的活动或习惯化行为注意力少 白日梦状态:注意极少→ Eg:分心、开小差、跑神、走神 睡眠状态:注意基本停止→ Eg:睡觉 注意 注意的概述: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①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心理状态/伴随状态/心理活动/心理动作 ②注意没有特定的反应内容 ③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和起点 ④注意可以有外部引起也可以由内部刺激所致 ⑤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的必备条件 注意的特点: 指向性(方向特征):选择特定的对象→Eg:看电影只关注主角;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集中性(强度特征):维持强度+紧张度→ Eg:做手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两者关系:①指向性是集中性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性是指向性的体现和发展 ②指向性和集中性有相反的关系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指向性→最基本功能 口决:选保洁 保持功能:集中性 调节+监督功能:纠正错误→最重要功能 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朝向刺激物(感官)Eg:侧耳倾听、举目凝视、两眼发呆、若有所思 五官动作的停止:五官动作会暂时停止多余的动作,暂时被抑制 Eg:一动不动地望着老师;相反表现:东张西望、交头接耳 呼吸运动的变化:集中注意力,使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Eg:屏息静气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含义:没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注意的初级形式:人+动物 客观条件:新颖→Eg:奇怪的新奇事物 强度→Eg:巨大声响 口决:对墙心动 运动变化→Eg:霓虹灯 刺激物对比→Eg:万绿丛中一点绿 主观条件:情感态度、情绪精神、需要、心境、主观期待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含义: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克服困难) 注意的高级形式→人 五依从:①目的和任务 口决:牧区人火锅 ②间接兴趣 ③人格 ④活动组织 ⑤过往经验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含义: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注意的更高级形式→人 产生条件:①培养直接兴趣 ②熟练+自动化 注意第二种分类:选择性注意(指向性/选择功能):两种or两种以上,选择其一 Eg:双耳分听实验;鸡尾酒会效应 持续性注意: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完成某项工作→Eg:警戒作业(注意力集中) 分配性注意:同一时间完成两种作业→Eg:一边听讲,一边做笔记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范围(空间特征):把握数量→Eg: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注意稳定性(时间特征):强调时间长短;服务于…总任务 挟义的稳定:1个对象 广义的稳定:1个活动 相反表 注意的分 现: 散:含义: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 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开小差(有干扰)→Eg:三心二意 注意的起伏/动摇:周期性减弱→ Eg:发令枪;表滴声时有时无 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保持两种or两种以上活动(无干扰)→ Eg:一心二用 注意的转移:不同时间,结束A,转向B(无干扰)→ Eg:先…后… 注意在教学中的应用: 正确利用无意注意→ ①教学环境;②教学形式→直接兴趣 运用有意注意提高学习自觉性 口决:有手无形 ①明确目的和任务②间接兴趣③防止分心④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 超前、信号、提问、表扬、批评控制 根据注意特点规律培养学生 第三章认知过程 感觉:含义:直接作用于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地位:心理现象的基础/认知的开端 Eg:苹果看着红红、圆圆的;吃着甜甜的;手拿着有一定重量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一种能力 感觉阈限:一个数值、量、范围 绝对:最小的刺激→从无到有 差别:两个最小刺激以上最小差别/变化→从有到变化 感觉的规律:感觉适应:明适应:暗到明→Eg:开始光刺眼,很快 习惯了→感受性↓ 暗适应:明到暗→Eg:开始看不见,后来逐渐看到→感受性↑ 听觉:很吵的环境,时间长了就适应了 嗅觉: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味觉:厨师做饭,越做越咸 肤觉:温度觉、触压觉、痛觉→最难适应(起保护作用) 感觉对比:同时对比:两个刺激物同时出现→Eg:万绿丛中一点红;马赫带效应 继时对比:两个激物一前一后出现→Eg:先吃药、再吃糖 感觉后效(感觉后像):刺激不在了,感觉还在→Eg:一直看熊描 正后像:颜色一致 负后像:颜色不一致 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一个刺激引起多种感觉→Eg:手刮黑板,引起听觉和视觉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事物的整体属性反映 Eg:看到一张桌子,我认识它知道这些东西的意义 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大小知觉 形状知觉:汉字上下、左右颠倒→Eg:杏一呆 方位知觉:上下、前后、左右→ Eg:b—d;6— 9 深度知觉:视崖实验 时间知觉:对时间的分辨、确认、估量、预测 运动知觉:真动知觉:物体真的在动,能感受到 似动知觉:物体没动,但好像在动 动景运动:两个刺激物按距离和时间相继呈现,做连续运动 Eg:电影;动画片;霓虹灯;小人书 诱发(诱导)运动:一动一静同时出现 Eg:月亮在云中穿梭 自主运动:在黑暗里一个微弱的静止的光点来回移动 Eg:烟头;熏香;星星眨眼 运动后效:一动一静,先动后静 → Eg:瀑布效应 社会知觉: 社会核板效应:Eg:四川人爱吃辣;山东人豪爽实在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Eg:一好百好,一坏百坏;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及乌 投射效应:别人和自己想法一样→ Eg:将心比心;以己度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最近一次印象→Eg: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德西效应:外部奖励会消弱内部动机 从众效应:群体压力,不是自愿 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标签效应:指导性作用 霍桑效应:更加关注表现自己,明星上节目 登门槛效应:得寸进尺 知觉的基本特征: 选择性:对象和背景的关系(两个以上事物,众多选其一) Eg:万绿丛中一点红;措人进山只见措物,樵夫进山只见柴 Eg:士兵穿迷彩服;鹤立鸡群;大合唱时不长嘴巴的人…… Eg:夜空中的流星、城市中闪烁的霓虹灯 理解性:原有知识经验(同一事物,每个人经验不同看法也不同) Eg: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听前奏知道哪首歌 Eg:言语→导游讲解;联系上下文猜测词意、填空;认错熟字 整体性:通过部分看整

pdf文档 心理学满分笔记招教考试知识点快速梳理【推荐】

知识讲解 > 教育理论 > 知识讲义 > 文档预览
资料共26 售价:6 0 下载 320 浏览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心理学满分笔记招教考试知识点快速梳理【推荐】 第 1 页 心理学满分笔记招教考试知识点快速梳理【推荐】 第 2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
本文档由 教师招聘考试公告 于 2023-12-20上传分享
相关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