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课程标准(高中实验版) (第26题-简答题:10分) 第一节 前 言 课程性质 1 课程的基本理念 2 一、 课程性质 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第二,地域性。 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 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 课程基本理念 1 (一)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2 (二)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公民和学生评 3 价信息问题 (三)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4 (四)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5 (五)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P257 (一)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 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二)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 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三)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 研究等实践活动。 (四)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 环境。 (五)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 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 相结合。 第二节 课程目标 总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一、 总目标  总目标: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 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知识与技能 (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 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 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3)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4)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 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三、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 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 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 解和成果。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 理审美情趣。 (2)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 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 球意识。 (4)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 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节 课程设计思路 (1)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 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 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 以及地理规律等。 (各 2 学分,36 课时) (2)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 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 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 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 (各 2 学分,36 课时) 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 本理念。 第四节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1 评价建议 2 教科书编写建议 3 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4 一、 教学建议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二)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 (三)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 (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五)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 记忆卡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背】 正确的地理观念是地理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日和未来社会公民不可 缺少的基本素质。 “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中 有大量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可以采用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判断、反思自己行为、 运用多种素材等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关注人口、资源、环 境、发展等问题,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记忆卡 (二)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 【背】 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 的引导。 例如,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和实施野外观察、观测、调查等实践 活动;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 意识和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研究性学习等。 记忆卡 (三)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 【背】 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教学中这个理念的体现 可以有多种形式。 例如,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材料; 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 历”,让学生拥有更多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和尊重学生不同的经验、见解、想法 和说法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差异的多种教学方式。 记忆卡 (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背】 高中地理内容标准中的大量内容需要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批 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是达到这些标准的重要途径。 可以采用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观点、对问题展开辩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 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等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此外,地理设计也是一种可以尝试的学习活动。常见的设计主题如土地利用、城 乡规划、交通规划、工业区选址、某个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观点辨析+地理设计 记忆卡 (五)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 【背】 获取、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未来生活能力的组成。因 此,强调在有条件的地方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只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能力,更重 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使用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地理课程是以大量地理信息为基础的课程,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课程的特点,创造性地利用地理教 学信息资源,重视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利用网络中的地理信息资源、电子地图和信息技术优化地理教学。 在条件尚不具备的地方,可仍以教科书中的地理图像、地图册为主要媒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 报纸等大众媒体,以及采用访谈、调查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从多种途径获取需要的地理信息,并学会 应用。 二、 评价建议 (一)对地理知识理解与应用的评价 (二)对地理技能形成与运用的评价 (三)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及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 【2014上】 【2021下】 (四)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评价 【2017上】【2019上】 (五)地理学习评价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 【2022上】 记忆卡 (一)对地理知识理解与应用的评价 【背】 评价学生地理知识理解和应用状况的标准,主要是衡量其理解能力和在 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 理解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的表述状况; 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能否激活所储存的已学知识,能否将相关 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之中。 记忆卡 (二)对地理技能形成与运用的评价 【背】 评价学生地理技能的形成与运用状况,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各种地理 技能的功能、方法和要领的了解程度,选择应用地理技能的合理程度, 运用地理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应用地理技能所取得的学习和研究成果 的正确程度和实际价值。 记忆卡 (三)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及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 【背】 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的评价,应重点了解学生对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 较等常用地理研究方法的领悟、掌握状况和运用水平。 其评价标准:一是评价学生是否了解地理方法运用的步骤、要领;二是评价学生能否 灵活运用正确的地理方

pdf文档 高中地理课标-重点标注版

知识讲解 > 地理教师专业 > 知识讲义 > 文档预览
资料共32 售价:4 0 下载 243 浏览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高中地理课标-重点标注版 第 1 页 高中地理课标-重点标注版 第 2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
本文档由 猛虎 于 2023-12-29上传分享
相关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