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精讲一 现代汉语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精讲二 语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精讲三 汉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精讲四 词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精讲五 语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精讲一 现代汉语概述 一、现代汉语的概念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指现当代以来汉民 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普通话。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1.共同语 共同语言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 的语言。方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可以是形成共同语言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在很长时间里,仍 可以与共同语同时存在。 2.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 汉民族共同语。 三、现代汉语方言 1.汉语方言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 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2.七大方言 (1)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长江以南 的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沿江地带,云、贵、川三省,湖北省大部(西南角除外),湖南省西北角以及 广西省北部。使用人口约占汉人的 73%。 (2)吴方言 吴方言以上海话和苏州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镇江不包括在内),浙江 省大部。使用人口约占汉人的 7.2%。 (3)湘方言 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西北部除外)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少数几个县。使用 人口约占汉人的 3.2%。 (4)赣方言 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大部(东北沿江地带和南部一部分除外)及湖北省东南 一带。使用人口约占汉人的 3.3%。 (5)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是移民因素形成的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部和北部,广西省东 南部,福建省西部,江西省南部,以及湖南、四川少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占汉人的 3.6%。 (6)闽方言 闽方言又叫“闽语”,以福州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海南等省,以及广东省潮安、汕 头一带。使用人口约占汉人的 5.7%。 (7)粤方言 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大部分地区,香港、澳门特区,以及广西省的东南部。 使用人口超过汉族人口总数的 4%。 不同方言之间的差别有大有小,语音上的差别比较大,其次是词汇,语法方面的差异最小。 四、现代汉语特点 (一)语音方面 1. 没有复辅音 2. 元音占优势 3. 有声调 4. 音乐性强 (二)词汇方面 1. 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2. 双音节词占优势 3. 新词的构成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 (三)语法方面 1. 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2. 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3. 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4. 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精讲二 语音 一、语音的性质 (一)物理属性 语音具有四种要素,分别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1. 音高 2. 音强 3. 音长 4. 音色 (二)生理属性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人的发音器官由三个大的部分组成:肺和气管(动力区);喉头 和声带(声源区);口腔、鼻腔和咽腔(共鸣器)。 (三)社会属性 第一,突出地表现在语音和语义的联系上。以什么语音表示什么意义,其间并没有必然的、本质的 联系,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一定范围内的社会成员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 第二,语音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语音的系统性上。各语种或方言都有自身独特的语音系统,即使从 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上看完全一致的语音单位,在不同语种或方言中也可有不同地位或作用,因而形成 不同的语音体系。 二、语音单位 (一)音素 音素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断。音素的不同取决于音色的 不同,i 和ü音色不同,所以是两个音素。音素分元音和辅音两类。 1. 元音 普通话中有 10 个元音: a、o、e、ê、i、u、ü、-i(前)、-i(后)、er 2. 辅音 普通话中有 22 个辅音: b p m f d t n l k g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ng (二)音节 音节由音素构成,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人可以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一个音节可以 是一个音素,也可以由几个音素合成。一般说来,一个汉字一个音节。每个音节都可以分析成“声母、 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1. 声母 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 《汉语拼音方案》中共有 21 个声母。 2. 韵母 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普通话中韵母共 39 个。 (2)按结构可分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 (3)韵母按开头元音的发音口型可以分为开口呼韵母、齐齿呼韵母、合口呼韵母和撮口呼韵母, 合成“四呼”。 3. 声调 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例如:妈(mā)、麻(má)、马(mǎ)、骂(mà)、吗(mɑ)。 4.隔音符号 ɑ,o,e 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它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 例如 pi'ɑo(皮袄)。 (三)音位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 三、音节的拼读和拼写 (一)整体认读音节 整体认读音节。不分声母和韵母,也不用拼读的方法,而是整个直接认读出来,这些音节就称为整 体认读音节。整体认读音节共 16 个,可以直接给汉字注音,每个音字要整体书写,整体认读。整体认 读音节是独立的音节,不再和其他声母组成新的音节。 (二)拼写规则 1. y 与 w 的使用 (1)零声母音节中,如果韵头是 i、u,则改 i 为 y,改 u 为 w。 (2)零声母音节中,如果韵腹是 i、u,则前加 y 和 w。 (3)零声母音节中,撮口呼一律在ü前加 y,同时省掉ü上的两点。 2.隔音符号的用法 (1)两个音节连得紧,ɑ、o、e 前要隔音。 例如:xiān(先)——Xī'ān(西安) kuài(快)——kù'ài(酷爱) (2)ɑ、o、e 前无符号,一个音节无疑问。 例如:piɑo(飘)——pi'ɑo(皮袄) jiāng(江)——jī'áng(激昂) (3)n、g 属后不必加,只有属前才隔音。 例如:mínge(民歌)——míng'é(名额) 3.省写 (1)iou、uei、uen 在前面有声母的时候写成 iu、ui、un。 (2)n、l 两个声母能拼 u 和ü,形成对立,所以,它们拼ü时不能省略上面的两点,其它声母拼ü时, 都可以省略上面的两点。 4.标调法 (1)声调符号要标在一个音节的韵腹上。 (2)在韵腹符号省略的 iu、ui 中,调号标在后一个元音符号上。 (3)调号位于 i 上时,省略上面的点。 (4)轻声不标调。 四、音变 (一)变调 指在语流中所产生的声调变化现象。普通话的变调主要分为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不”的变调、 “七八”的变调和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1. 上声的变调 上声的变调,一般是位于别的声调之前。单独念时,或位于其他音节之后时,不发生变调。 (1)上声+上声—→阳平+上声 (2)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 2. 去声的变调 去声+去声—→半去+去声 3. “一不”的变调 (1)“一、不”+去声—→阳平+去声。 (2)“一、不”+非去声—→去声+非去声。 (3)“一”嵌在短时态动词之间时,读轻声,例如:听一听、看一看。“不”夹在动词或形容词 之间、夹在动词与补语之间,读轻声。 4. “七八”的变调 “七、八”+去声—→阳平+去声 “七、八”的变调正在趋于消失,好多情况下读原调,而不再读变调。 5. 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1)单音形容词重叠,无论是何声调,后一音节读阴平,这时多伴有儿化。 (2)“ABB”式的形容词,后边的叠音后缀都读成阴平。 (3)“AABB”式重叠后的形容词,第二音节读轻声,后两个音节读阴平。 (二)轻声 轻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音节失去其原来的声调,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 1. 通常应读轻声字词 ①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和语气助词“吧、吗、呢、啊、呀、哇”等读轻声。

pdf文档 中小学语文-现代汉语精讲班1-8讲义

知识讲解 > 语文教师专业 > 知识讲义 > 文档预览
资料共27 售价:4 0 下载 205 浏览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中小学语文-现代汉语精讲班1-8讲义 第 1 页 中小学语文-现代汉语精讲班1-8讲义 第 2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
本文档由 招教加油站网友 于 2024-01-11上传分享
相关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