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考试时间:120 分钟 考试总分:1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N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200mL 1mol/L Fe (SO ) 溶液中,Fe3+和 SO 2-离子数的总和是 N 2 4 3 4 A B.1 mol-CH 和 1 mol OH-都含有 10N 个电子 3 A C.标准状况下 3.36 L CCl 含碳原子数为 0.15N 4 A D.1 mol Na 完全反应生成 Na O 时失去 N 个电子 2 2 A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氯化钙的化学式:CaCl B.HCl 分子的电子式: C.乙烯的结构简式:CH CH D.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 2 3.“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 1~100 nm(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 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是浊液,④不能透过滤纸,⑤能透过滤纸,⑥能产生丁达 尔效应,⑦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②⑤⑥ B.②⑥⑦ C.①⑤ D.③④⑦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润洗酸式滴定管时应从滴定管上口加入 3~5 mL 所要盛装的酸溶液,倾斜着转动 滴定管,使液体润湿其内壁,再从上口倒出,重复 2~3 次 电解 B.用惰性电极电解 MgCl 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 O Cl ↑+H ↑+2OH- 2 2 2 2 C.为验证盐桥的作用,在两个烧杯中分别盛适量硫酸亚铁铵溶液和稀酸性高锰酸钾 溶液,分别插入石墨棒用导线与电流计相连,然后用装有 K SO 饱和溶液的琼脂的 U 型 2 4 管两端插入两个烧杯中,电流计偏转,一段时间后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 D.嫦娥三号月球车玉兔号在进入第二个月夜休眠前,出现了机构控制异常情况,其 病因或为月尘,即月球上直径小于 10 微米的浮尘,月尘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属 于胶体 5.在一定条件下 PbO 与 Cr3+反应,产物是 Cr O 2-和 Pb2+,则与 1 mol Cr3+反应所需 2 2 7 PbO 的物质的量为( )。 2 A.3.0 mol B.1.5 mol C.1.0 mol D.0.75 mol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Cl 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出 Na+和 Cl- B.NaCl 是电解质,故 NaCl 晶体能导电 C.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但氯化氢是电解质 D.电解质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数目越多,该溶液的导电性越强 7.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钾(K FeO )为暗紫色固体,可溶于水。工业上常通过以下两 2 4 步反应制备 K FeO : 2 4 ①2FeCl +10NaOH+3NaClO=2Na FeO +9NaCl+5H O 3 2 4 2 ②Na FeO +2KOH=K FeO +2NaOH 2 4 2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 B.反应①中物质氧化性的强弱顺序是:NaClO>Na FeO >FeCl 2 4 3 C.若有 2 mol FeCl 发生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6 mol 3 D.Na FeO 能杀菌消毒是因为溶于水产生 Fe(OH) 胶体 2 4 3 8.水热法制备 Fe O 纳米颗粒的反应是 3Fe2++2S O 2-+O +xOH -=Fe O +S O 2- 3 4 2 3 2 3 4 4 6 +2H 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 A.每生成 1 mol Fe O ,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3 mol 3 4 B.Fe2+和 S O 2-都是还原剂 2 3 C.1 mol Fe2+被氧化时,被 Fe2+还原的 O 的物质的量为 1/3 mol 2 D.x=6 9.反应 CaCO (s) CaO(s)+CO (g),在高温、标准态时才能自发进行,则该 3 2 反应( )。 A. θ H S H S r m ﹥0, θ r m ﹥0 B. θ r m ﹤0, θ r m ﹥0 2 C. θ H S H S r m ﹥0, θ r m ﹤0 D. θ r m ﹤0, θ r m ﹤0 10.下列离子与 BrCH 进行 S 2 反应,反应活性最强的是( )。 3 N A.C H O- B.OH- C.C H O- D.CH COO- 2 5 6 5 3 11.2011 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新增加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 8 个基础实验,分 布在下列哪个主题中( )。 A.科学探究 B.身边的化学物质 C.物质构成的奥秘 D.物质的化学变化 12.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课程的设置应该是( )。 A.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综 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 B.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 程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 C.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高中分科课 程为主 D.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中学分科课程为 主 13.下列哪些实验全部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规定的基础学生 实验( )。 A.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燃烧的条件、氨气的实验室制取 B.氢气的实验室制取、粗盐提纯、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配制 C.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燃烧的条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D.氮气的实验室制取、溶液酸碱性的检验、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配制 14.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之前,教师想了解学生对酸、碱的定义及性质的掌握程度, 常用的评价方式是( )。 A.诊断性评价 B.自我评价 C.绝对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15.以下有关成长记录档案袋评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成长记录档案袋评价以学生为主体 B.教师是成长记录档案袋的整理者、使用者和评价者 C.档案袋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课程实施之后给学生一个成绩或排出名次 3 D.档案袋的建立应以如何促使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负责,继而成为评价的主人作为研 究的目标 16.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不属于学情分 析内容的是( )。 A.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 B.分析学生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的未知知识 C.分析学生如何来进行学习 D.分析学生的兴趣及性格 17.以下有关教学目标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 A.学生通过亲自做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B.建立对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关系的理解,促进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C.掌握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获得各物质的质和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D.通过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学习,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 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18.借助查阅学生以前相关的成绩记录,特殊编制的笔试摸底测验,实验操作观察, 学习情感调查,质疑访谈等手段进行的评价是(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19.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知识,回答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 室制法”的知识,这一逻辑思维方法属于( )。 A.类比 B.归纳 C.分类 D.演绎 20.教师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密度”教学时,设计了如下活动,教师给出实验研究 方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收集两小瓶二氧化碳,先用一小瓶二氧化碳熄灭下层火焰, 而上层蜡烛继续燃烧,再用一小瓶二氧化碳熄灭上层火焰,观察现象,解释原因,该活 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属于( )。 A.被动接受式 B.主动接受式 C.引导探究式 D.自主探究式 二、简答题(共 2 题,第 21 题 12 分,第 22 题 13 分,共 25 分) 4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教科书的编写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版)》的三 维目标,教科书选取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课程目标、内容选取与内容组织之间有密切 的内在联系。 教科书提供的是单纯的课程知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封闭式” 的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新课程将改 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科书是 构成教学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教科书,直接影响课堂 教学内容的选择。同时,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系统知识技能、培养 能力的重要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 问题: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版)》中规定的 5 个一级主题分别是什 么?(5 分) (2)简述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教科书。(7 分) 22.二氧化碳是初
教师模拟卷1-初中化学.pdf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招教加油站网友 于 2024-02-2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