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学科基础自测卷(二)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总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戏谑 .(nüè) 怯 .弱(qiè) 纨绔 .(kù) 敛气屏 .声(bǐng) B.拓 .片(tuò) 咀嚼 .(jué) 悚 .然(sǒng) 沸 .反盈天(fú) C.脊髓 .(suí) 撬 .开(hào) 更 .事(gēng) 韬光养晦 .(huì) D.迁谪 .(zhé) 吞噬 .(shì) 朔 .漠(shuò) 群山万壑 .(h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争辩 房梁 坚轫不拔 草船借箭 B.文采 嘉宾 谈古论今 坐失良机 C.衬衫 暴破 明眸善睐 永垂青史 D.部置 散漫 开城布公 功亏一篑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西藏问题上,中国政府的态度是明确的,立场是坚定的,决不允许一些别有用心的 国家或组织________中国内政。 ②今天,二千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带着人民的期盼和嘱托,从祖国的各地专程赶往北京, 共商________。 ③中国银监会的消息显示,四大银行的上市时间表基本排定,并________以先海外,后 国内的顺序进行。 A.干涉 国事 大概 B.干预 国事 大致 C.干预 国是 大概 D.干涉 国是 大致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A.苏东坡的《潇湘石竹图》,匠心独运 ....,是以竹石寄托人文情怀的中国画典范之作。 B.老张按照惯例把买回来的对虾和猪肉分别称了称,才发现他买的对虾被偷工减料 ....了, 足足少了半斤。 C.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 ...., 缺一不可。 D.今年“五一”劳动节,我去北京旅游,在故宫的人山人海中,我竟与五年不见的小学 同学不期而遇 ....,真是太让人欣喜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此次国家法定节日征求意见过程中,调查者发现,人们对同步出台的《职工带薪年 休假条例》能否顺利实施并不乐观。 1 B.福建土楼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经百年风雨或战争硝烟, 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 C.普希金一生历尽磨难,他追求真善美的自由天性,他所处的沙皇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 他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D.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表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最终形 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6.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被文学界称为《小红楼梦》的《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自传体作品,书中 的相关文字记载,是钓鱼岛主权归属我国的新证。 B.家训、家规传承的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德,这种历史的沉淀和传承是无言的教育,也 是一种无声的力量。 C.游客们登上游艇,放眼欣赏湖光山色,大家不禁赞叹道:“真是太美了!西湖的春色。” D.最近网络“文言神翻译”风潮引发热议,是古典文化回归?还是纯粹的网友文言游 戏?众人对这股“最炫文言风”褒贬不一。 7.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随着音乐越来越走向细腻、典雅和舒缓,时光也迅速向前移动,我来到了汉朝的石桥, 河对岸店铺林立、画坊遍布,空气中洋溢着好闻的墨香气,文人学士饮酒作赋。 ②在这片黎明般飞旋的烛光中,鼓声突然如骤雨袭来,接着是一声开阔悠长的锣声响起 又落下,音乐如长河流水一般汹涌而来。 ③他的嘴唇不由自主地轻轻嚅动,仿佛在咀嚼着什么。他在咀嚼音乐还是已逝的青春? ④我专注地看着已逾八旬的赵应仙老先生,他双目微合,手操大胡,烛光将他的白发和 那缕花白的胡子染成金黄色,仿佛要将他燃烧。 ⑤那一瞬间,我犹如回到了远古的洪荒年代,看到了篝火、奔跑的野兽、茂密的丛林和 苍凉的黄昏。 A.②⑤①④③ B.②⑤④③① C.④①③⑤② D.⑤④③①② 8.下列各句中使用了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句话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B.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D.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文课程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形成完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B.语文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C.语文课程对增强民族建设的使命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D.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 2 10.下列文学形象与其所属的作品及作者对应错误的一项( )。 A.鲁侍萍——《雷雨》——曹禺 B.翠翠——《边城》——沈从文 C.夏洛克——《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 D.于连——《红与黑》——雨果 二、填空题(共 3 题,每题 1 分,共 3 分) 11.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12.录毕,走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 歌》) 三、古诗文阅读(13 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14-15 题。(7 分)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宋·苏轼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②翁:苏轼自称。 14.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3 分) 15.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4 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16-18 题。(6 分) 仲方,性歧秀,父友高郢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贞 元中,擢进士、宏辞,为集贤校理,以母丧免。会郢拜御史大夫,表为御史。进累仓部员外 郎。会吕温等以劾奏宰相李吉甫不实,坐斥去,仲方以温党,补金州刺史。宦人夺民田,仲 方三疏申理,卒与民直。入为度支郎中。敬宗立,李程辅政,引为谏议大夫。帝时诏王播造 竞渡舟三十艘,度用半岁运费。仲方见延英,论诤坚苦,帝为减三之二。又诏幸华清宫,仲 方曰:“万乘之行,必具葆卫,易则失威重。”不从,犹见慰劳。鄂令崔发以辱黄门系狱, 逢赦不见宥。仲方曰:“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发由是不死。大和初,出为 福建观察使。召还,进至左散骑常侍。李德裕秉政,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德裕罢,复拜常 侍。李训之变,大臣或诛或系。翌日,群臣谒宣政,牙阖不启。群臣错立朝堂,无史卒赞候, 久乃半扉启,使者传召仲方曰:“有诏,可京兆尹。”然后门辟,唤仗。于时族夷将相,颅 足旁午,仲方皆密使识其尸。俄许收葬,故胔骸不相乱。已而禁军横,多挠政,仲方势笮, 3 不能有所绳劾。宰相郑覃更以薛元赏代之,出为华州刺史。召入,授秘书监。人颇言覃助德 裕,摈仲方不用。覃乃拟丞、郎以闻。文宗曰:“侍郎,朝廷华选。彼牧守无状,不可得。” 但封曲江县伯。卒,七十二,赠礼部尚书,谥曰成。仲方确正有风节,既殁,人多伤之。始 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 于时 (节选自《新唐书·张仲方传》) 16.下列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 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B.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 /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C.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 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D.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 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仲方富有才华,但仕途不畅。他聪慧出众,科场得意,入仕后历经数朝,职位多次变 动,但最终没能得到文宗皇帝的认可。 B.仲方仗义执言,为民着想。在金州任刺史时,有宦官侵占民田,他多次上疏陈情,为 百姓申诉冤屈,使正义得到伸张。 C.仲方心怀国家,敢于进谏。他极力劝说敬宗不要耗费大量的资财建造竞渡船只,敬宗 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但还是慰劳了他。 D.仲方为人仁慈,富有同情心。李训之变时,一些将相被灭族,京城中尸骸到处都是, 仲方暗中派人收捡尸体。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仲方曰:“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 四、现代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1 题。(12 分) 落花生 老舍 我是个谦卑的人。但是,口袋里装上四个铜板的落花生,一边走一边吃,我开始觉得比 秦始皇还骄傲。假若有人问我:“你要是做了皇上,你怎么享受呢?”简直的不必思索,我 就答得出:“派四个大臣拿着两块钱的铜子,爱买多少花生吃就买多少!” 什么东西都有个幸与不幸。不知道为什么瓜子比花生的名气大。你说,凭良心说,瓜子 有什么吃头?它夹你的舌头,塞你的牙,激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学科基础自测卷(二)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招教加油站网友 于 2024-01-11上传分享